光光妹妹開始會將東西的所有權分類,她會拿起任何一個東西,通常是衣物, 有時是水壺,然後看著我說:

「把叭」「瑪媽」「葛哥」

但是,目前為止,她從沒有說過:「我」或是「光光」,不管是不是指認所有權時。

這究竟是老二性格所致,還是因為 …

謙謙哥哥有時會自己玩一些玩具,卻不願意跟她一起玩,要「媽媽~把光光抱開!」(這已經是教育過的,不然原始天性是推開妹妹),而我拿起別的玩具吸引妹妹注意後,哥哥看見她玩起別的,就覺得那樣更好玩,而擠過來要一起玩。而哥哥口中的「一起玩」,也可能是見妹妹不太會玩,就拿起來「幫忙」或是「教」妹妹玩,而最終又變成哥哥在玩,而妹妹(見狀?)又去玩別樣東西。

我沒有太苛責哥哥的有時不願意分享,只是重複地,一而再,再而三地教他。

因為,對三歲半的謙謙而言,他現在可以玩的某些玩具,本來就是兩三歲以後才可以玩的,如蠟筆和黏土,而妹妹現在還會把玩具拿起來吃,所以,往往這些被列為妹妹的違禁品,只能在妹妹睡覺時拿出來玩,那麼,謙謙的潛意識中,會不會同時也被我暗示,或是他自己會暗自認為:「因為妹妹會吃,所以妹妹醒著我就不能玩。為何我很想玩卻不能玩,這種不開心的感覺都是因為妹妹?」我不希望是這樣。

就算是其他可以一起玩的,如書和某些玩具配件的圖卡,妹妹有時依然會興之所致,便把它們撕破,或是拿來吃得爛爛的。

另一種情況是,謙謙還在玩一種幼兒的秩序遊戲,就是所有的某類別東西,不管是積木、廚房配件、車子,都要排成長長長長的一整列,任何人不得變更其中之一的順序或是間隔長度等等。而妹妹還沒有進入這個階段,可想而知,每次妹妹過來,見那一長排的東西,不動手是不可能的。就算不是排成一列,光是堆積木,妹妹當然也會伸出手來摸摸,一碰便讓謙謙的心血散落一地。

所以,我覺得妹妹固然小,但是兄妹是一輩子的關係,我不急著為了自己的面子,或是大人已然成熟的價值觀,在哥哥真正培養出他對妹妹堅定的愛,以及體會到妹妹真的是愛他的之前,就趕快「逼」哥哥去「愛」妹妹。

雖然我沒有親兄弟姊妹,但是,我認為,「手足之愛」沒辦法光靠大人用說的,就可以塞進幼兒腦裡,而要靠長期的感情培養。畢竟,對多數小小哥哥姐姐而言,在他們真的體會到弟弟妹妹是一生的陪伴,是爸媽可以給他們最好的禮物之一之前,這只會哇哇叫、喝奶,或吃爛爛飯,而且想快樂地拉著她一起走路,還一下就跌倒,害我被爸爸媽媽罵的小寶寶,非但搶走爸媽、食物和玩具,還居然一直來搞破壞,可愛之處真是沒有(大人說得)那麼多。

目前我的方式是 ...

其一:預作準備
妹妹上午會睡 2 小時左右的回籠覺,這是謙和我的獨處時光,我會一直問他要不要玩各種妹妹的違禁品,待估計妹妹將醒之時,便提醒他收起來,或是引導(勸誘)他玩一般安全的玩具。

其二:居中協調
遊戲間因為是和室,所以有高低差,如果兄妹倆可以自己玩,我就擋在階梯那裡分隔兩邊,用嘴來輪流安撫和陪伴其中一方,時常問候他們現在玩的狀況,保持互動(一人分飾兩角好忙喔,嗚嗚)不然就是人去陪妹妹玩,留嘴巴跟哥哥互動,要不了多久,哥哥就會下來說願意讓妹妹玩他手上的玩具,他想跟妹妹一起玩我陪妹妹玩的東西(you know 所謂一起玩,其實是什麼意思)。

其三:帶離現場
妹妹力氣越來越大,遇到想要的東西,或是想做的事情,無不用盡全身力氣去爭取,我本愛護之心之下的阻擋,相較之下便不夠有力,屢屢被她突圍。我只好問謙謙,可否讓妹妹一起玩,如:「雖然妹妹可能會弄倒或是破壞現狀,但是哥哥好厲害,會修理(恢復原狀)」,或是「這些又沒有用水泥黏起來,一定會跌倒,跌倒就可以再堆一次喔,沒跌倒就沒辦法一直堆積木啊」(這是什麼跟什麼虎爛小孩的話 QQ)

如果謙謙不願一起玩,我就告訴他,因為妹妹這樣會陷於誘惑(這是什麼比喻 XD),進去會把他不願分享的玩具弄亂,所以我要把房門關起來,讓他自己在裡面玩,有時還要強調一個人玩會很無聊喔。通常這樣 3 分鐘以後,他就會先開一點門,看我們在做什麼,或是自己走出
來,說要加入我們,但是不想讓妹妹進去,而我都會強調要讓妹妹一起玩,他才可以出來,或是打開房門。

當然,不管我使用上述的哪種方式,我都會告訴謙謙,妹妹是多麼愛他,有東西都跟他分享,看見他不高興,都去摸摸他。但是,我不再問他說:「你是不是也要愛妹妹呢?」因為,他現在還在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,發展幼兒的自主意識,所以,現階段他還會說:「(那)我不要愛妹妹」

我不是育兒專家,所以小兄妹只是我的實驗品,我僅能就對他們的觀察與了解程度,去試試各種可能可以讓他們走向溫良恭儉讓之路的方式。不過,昨天汐止大姑姑建議了一種方式,聽起來很不錯,也分享給目前家中僅有一個寶貝的爸媽參考,就是:從小不管拿什麼東西給孩子,都是你一半我一半,也許這樣會更容易培養分享的觀念喔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cewith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